
余干縣扶貧見聞:山村支書的“拓荒帶富”路
凌晨4點半,年近6旬的吳握權起床,踏著微弱的晨光,趕往后山臍橙園,開始一天的勞作。
江西省余干縣大溪鄉楊源村村支書吳握權(左)與駐村第一書記譚湘(右)在查看臍橙樹長勢。 (資料圖,2019年7月2日攝) 王成前 攝
吳握權是江西余干縣大溪鄉楊源村村支書,這塊占地40畝的臍橙園,是他辛勤耕耘了3年的心血結晶,也是他夢想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試驗示范田”。
江西省余干縣大溪鄉槐梓村村支書許友生帶領村民在油茶種植基地除草。 (資料圖,2019年7月2日攝) 王成前 攝
露珠在晨光中閃爍,微風送來陣陣清涼。吳握權忙著除草、施肥、抹枝,身上的衣服已經被汗水濕透了一大片。忙到日上三竿時,他收拾好農具,準備回家吃早飯。
山野間的一片青翠,令人賞心悅目;枝頭掛著稚嫩的果實,充滿著豐收的希望。可誰能想到,三年前,這里還是一片無人問津的荒山。
楊源村地處山區,之前村里沒有任何產業,只有7000畝長滿雜木的山林。2014年,吳握權接任村支書,此時的他一心想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但苦于沒有好的門路。
2015年的一次機緣,讓這片沉睡的荒山醒來,吳握權找到了一條精準的“拓荒帶富”之路。
那年冬天的一個中午,吳握權的一位朋友叫他一起去吃飯。席上有位來自贛州安遠縣的商人謝傳金提出,希望租用千畝山林,用于種植臍橙。正是這場偶然的“飯局”,點燃了楊源村產業發展的“星星之火”。
謝傳金在贛南從事臍橙產業種植與銷售多年,產品以出口東南亞為主,年營業額數以億計。應吳握權的邀請,謝傳金來到楊源村考察,豐富的山地資源,加上氣候和土壤條件適宜種植臍橙,讓謝傳金眼前一亮。經過雙方多次商談,謝傳金最終決定把項目落戶在楊源村。
吳握權和村“兩委”班子成員也前往謝傳金的贛州臍橙種植基地進行了回訪考察,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個銷路好、效益高的產業。回村后,他們立即召開動員大會,鼓勵村民們發展林果產業,通過流轉土地收取租金獲得穩定的收入,同時學習積累臍橙種植技術,為自我創業奠定基礎。
2016年,楊源村的3000畝荒山流轉出去,謝傳金的臍橙基地開始建設,村民們不僅拿到山地的租金,還在家門口務工掙錢。
“臍橙基地的建設發展,有效地帶動部分村民種植臍橙,發展林果產業。”吳握權說,別看村民們現在干得熱火朝天,可當初剛引進這一產業時,大多數村民都沒信心,不敢種。他領著6位村干部帶頭種。在他們的感召下,胡新興、吳國付、何長華等15戶貧困戶陸續跟著種,每戶少則5畝,多則上10畝。之后,十幾戶非貧困戶也加入到種植隊伍。
“目前我們村有30余戶在種植臍橙,形成300多畝的種植規模,在落實林果產業發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吳握權表示,再過3年,臍橙進入豐產期,果園的平均每畝年純收入可達2萬元。
眼看荒山即將變成“金山銀山”,楊源村的其他貧困戶也坐不住了。吳握權說,吳茂榮、張新建等幾戶貧困戶不久前找到他說,要把自家山上也種滿臍橙。
這天,距離楊源村不遠的槐梓村,村支書許友生帶著幾位村民在給油茶種植基地除草。該村的最大優勢同樣在于山地資源豐富。
自2016年始,大溪鄉以打造贛東北“林果之鄉”為抓手,從思路和舉措上引導全鄉各村在培育果品特色、擴大種植規模、拓寬銷售渠道上下足功夫,以促進農民和村集體雙增收。槐梓村也因此拂起產業興村的春風。
“種植油茶成本低,管理輕松,產品更是不愁銷路。”在許友生的帶領下,去年底,村里117戶貧困戶共種上了50畝油茶。由于“村小組集中開發,統一管理,共同采摘”的產業發展模式得到廣大村民的認可,一時間,許家組、黃花塘、胡家組、蘭家組等村小組紛紛開墾山地種植油茶。
“油茶5年成材,平均每畝可獲得2000元純利。”許友生表示,油茶產業形成規模后,每年每戶可增收5000元。
在大溪鄉,各村發展不同的精品特色產業,各美其美。例如,閔坊村、汪塘村、八圩村共種植了200畝馬家柚;青林村種植了600畝濕地松……
“農村發展需要好的帶頭人,大溪鄉這些年選優配強,打造了一支支‘升級版’的村級黨組織帶頭人隊伍,他們既想干愿干加油干,又能干會干善于干。正所以有了他們這群人,大溪鄉建設‘林果之鄉’便有了底氣,群眾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也更足了。”大溪鄉黨委書記王帥亮如是說。
中新網南昌7月11日電 題:江西余干扶貧見聞 山村支書的“拓荒帶富”路
作者:王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