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市青山區:法治“鋼花”綻放重工業老區
青山綠水紅鋼城。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緣武鋼而建,因武鋼而興。
鋼花村街是上世紀90年代形成的武鋼職工聚居生活區,是青山區有名的“三多”:人多,事多,糾紛多。
如何實現“矛盾不上交、問題就地解決”?
近年來,青山區司法局鋼花村司法所踐行“楓橋經驗”,創新基層治理體系,堅持情法并重、以情感人,推進共建共治共享,10萬多人的聚居生活區和諧有序。今年1月,鋼花村司法所被評為全國模范司法所。
精準普法
“以前寫了個協議,把房子贈送給孫女,還能撤銷嗎?”
“房子過戶沒?”
“過戶了。”
“按照相關法律規定,沒法撤銷。”
……
張爹爹是耄耋老人,日常生活全由保姆料理。保姆讓他把房子從孫女手上要回來,贈與自己,她為老人養老送終。
面對前來“法律門診”咨詢的張爹爹,鋼花村司法所所長亢鈴不僅為他解答了法律問題,還主動上門做工作,情法并用,使老人與家人達成和解。
從事司法行政工作近30年,亢鈴積極推行“崇尚法治,守法睦鄰”的法治理念。鋼花村司法所在123社區創立了武漢市首個社區“法律門診”,為居民建立“法律病歷”檔案,并通過集體“會診”、上街“義診”、社區“巡診”等方式,邀請法律專家為居民“拿脈開方”解難題,普及法律知識。
經過十多年培育,“法律門診”已覆蓋鋼花村街所有社區,在居民中培養了一批能解決一般糾紛的“法律全科醫生”。
鋼花村司法所還打造“移動司法所”。社區居民只需掃描二維碼,即可通過“武漢青山掌上公共法律服務平臺”享受全國8000多名律師全天候法律咨詢服務。
多元解紛
聽說武漢要推行治水排漬的海綿工程,王爹爹心里卻是一萬個不樂意。
王爹爹是鋼花村街有名的蒔花能手,街坊四鄰都向他請教或討要花苗花種。要建海綿工程,就得拆了自己精心打造的小花壇,他可舍不得。
眼見工程就要耽擱,亢鈴主動上門,向王爹爹學習種花經驗,取得信任后,進行耐心勸導。
在亢鈴的勸說下,王爹爹主動拆除了小花壇,將花移盆或送鄰里,他還逢人就說:“犧牲了我的小花園,可是社區建好了,就是我的后花園。”
- 下篇 / 仙桃市公安局搗毀兩個特大販毒團伙
- 上篇 / 武漢市洪山區警方通報外賣員持刀傷人事件:傷者已無生命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