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美發師宋忠橋:三年內為抗擊過疫情的醫護人員免費理發
1日上午9點整,宋忠橋位于武漢市武昌區、漢陽區的三家美發店重新開業了。從1月20日停業至今,一貫顧客盈門的小店,整整閉門101天。
與停業前不同的是,店鋪里掛上了鮮紅的錦旗,贈送方是一支支援鄂抗疫醫療隊;店鋪醒目處貼著通告:三年內,本店將為抗擊過疫情的醫護人員免費理發。
4月8日武漢“解封”,全市理發店當日起陸續恢復營業。全國技術能手、國家一級形象設計師宋忠橋本可以選擇盡早開業,但他沒有。因為,還有一些援鄂醫療隊沒有撤離,他要為這些白衣戰士義務服務到最后。
“經濟損失不小,但只是個人的事。這些醫生護士是來為武漢拼命的,我要讓他們漂漂亮亮回家去!”宋忠橋答應很多醫療隊,臨別前,一定再為他們“做造型,做得美美的”。
于是,直到4月15日送別最后撤離的國家醫療隊——北京協和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宋忠橋和兩位徒弟才停止忙碌,居家隔離。14天后,核酸檢測結果全部過關,他們立即灑掃店鋪,重新迎客。讓他欣喜的是,“正好趕上勞動節!人要勞動,才有精氣神”。
從1月28日首次服務陜西援鄂醫療隊,到4月12日為協和援鄂醫療隊做完“凱旋造型”,宋忠橋為16支援鄂醫療隊義務理發2476人次,76天連續無休。
有時候,一天要輾轉好幾個醫療隊駐地;有時候,連續站立揮剪八九個小時。醫護人員白中夜三班倒,有的隊員下班很晚,宋忠橋寧愿等到天黑,也不忍讓他們失望。
白衣戰士們也不忍心。年過五旬的宋忠橋,從小因小兒麻痹癥腿腳不便,身體羸弱,走路離不開一支木拐。
就是這樣的他,在援鄂醫療隊到來之初就寫下“請戰書”,要求為他們義務理發。電視上、新聞中,隊員們出征前剪短發、剃光頭的情形刺痛了他,他迫切希望能為他們盡一份力。
大年初四,第一份任務降臨了。宋忠橋興沖沖地拿起早就準備好的工具包,來到了陜西醫療隊駐地。
“麻煩您了,能剪多短就剪多短吧,顧不上形象啦。”第一位坐上理發椅的年輕護士開口便說。她告訴宋忠橋,為什么理發對醫護人員來說幾乎是“剛需”:進ICU病區要穿三層防護服,戴三層口罩,戴護目鏡和防護面屏。負壓病房中沒有空氣對流,容易出汗,頭發稍長就很難全部塞進防護服中,而散落出來的發絲,每一根都可能沾染病毒。
尤其讓他難過的是,有的女醫護人員出征前剪了短發,一穿防護裝備,才發現后頸處一小撮頭發總也塞不進去。怎么辦?為了按時進病房,她們就咬著牙,用手一根根拔;拔不掉,便用一次性手術刀片慢慢刮。
宋忠橋這才真正明白自己這份工作的意義。然而,他遲遲下不了手:這些勇敢的戰士,很多都是花一樣的女孩子,怎么能讓她們為“變丑”暗自傷心!
一定能有一款發型,既滿足防護要求,又讓她們保持形象。宋忠橋讓隊員們戴上防護帽、護目鏡,仔細查看。他發現,后頸處的頭發只能留三厘米以內,鬢角必須推掉,劉海不能超過眉毛。摸索半個多小時后,他設計出一款特殊發型:對雙鬢角、后頸部、劉海等部位頭發進行精準修剪,扎起來,可以很利落地全部塞進防護服;披散開,就是時下流行的“波波頭”。
“滿意得不得了!”隊員們頓時喜歡上了自己的新造型。宋忠橋給它起了個名字:“戰疫天使波波頭”。隊員們打趣說,它一定會是武漢這個春天最流行的發型。
醫護人員們從心底感謝宋忠橋,也愿意和他聊聊心事。回憶起這些故事,宋忠橋總是眼圈發紅。
有位陜西的90后女護士,特別愛惜那一頭柔順的長直發。“您手下留情,幫我剪好看點兒,我回去還要相親呢。”她告訴宋忠橋,自己是瞞著家人來武漢的,父母還在為她的終身大事發愁。回家后,一定要嫁出去,再也不讓父母擔心了;有位來自江西的醫生,結婚一年多,愛人臨產在即,他百般猶豫,還是報了名。愛人哭了:“你去可以,但必須給我安安全全回來!”他給愛人寫下保證書,笑著揮別,扭頭上車,痛哭失聲;一位遼寧女護士,愛人是現役軍人,正奮戰在其他地方的抗疫一線。農歷二月二是他的生日,每年這一天,女孩總會和聚少離多的愛人約定,同時理發,以示慶祝。在一起,就手牽手去;在異地,就視頻通話。宋忠橋得知后,農歷二月二一大早趕到了離家45公里的醫療隊駐地,為女孩滿足心愿。視頻中,電話另一端的軍人又開心又感動,給他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他們總是‘感謝’不離口,謝謝我為他們服務;可我該怎么感謝他們?他們都是英雄,是我的老師、榜樣,是我一輩子不會忘記的人!”宋忠橋感佩不已。
他始終珍惜人與人之間的善意,相信愛是支撐一切變好的動力。幾十年如一日服務孤殘老人、困難群體,他入選“中國好人榜”,獲得武漢市勞動模范、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最美志愿者”等榮譽稱號,而他自認最大的財富,是擁有一顆感恩、溫暖、能吸納愛也能回饋愛的心。
“我收徒弟,第一個要求就是:要懂得講奉獻,愿意跟著我常年做義工。疫情期間,除了跟我去服務的兩個徒弟,其他人提前回了老家,也都在力所能及地做些志愿工作。”宋忠橋說。
經此疫情,宋忠橋和徒弟們更堅定了傳遞愛心、奉獻社會的信念。店鋪重張前,他向徒弟們詳細講述了醫護人員的善行善舉,并提出要求:不僅對抗疫醫護人員繼續免費服務,還要像他們一樣,國家有難時拿出勇氣,平常時日里扛起責任。只有這樣,“我們的勞動才更有價值,我們的生命才不只屬于自己,還能匯到一起,支撐起我們的國和家”。
(本報記者 王斯敏 張銳)
- 下篇 / 武當山景區五一全天實際售票3398人
- 上篇 / 2020年五一小長假首日長三角鐵路迎來客流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