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探訪蘭州41年手工月餅坊 餡料飽滿指尖傳遞“人情味”
每到中秋節,月餅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隨著各種新式口味月餅的出現,消費者選擇范圍越來越廣,但像馬榮林這樣純手工古樸用料的“老月餅”,其沿用兒時的包裝,物料豐富的餡,成為很多人青睞的手工月餅。
搟面、調餡、包餡、壓制、刷雞蛋液……已經做了41年手工月餅的馬榮林,每年在中秋前20多天開始準備月餅,早上8點開工,平均每天做200斤左右,現做現賣,“要想月餅的味道好,原材料的新鮮度很重要,餡料只會備好近一兩天的量,保證月餅新鮮口感好。”馬榮林說。
“我的雙臂特別有勁,每天都要攪拌餡料。”馬榮林回憶自己第一次吃月餅時九歲,當時覺得太好吃了,便對月餅制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剛開始做月餅時,來購買的人很少,13歲時,他學習研究餡料和餅皮,年復一年,他做的手工月餅新鮮可口,口口相傳,贏得了口碑。
多年來,馬榮林作坊的月餅只有在物料漲價時才會稍微漲價,在他看來,只要不賠錢,少賺點就行,做月餅已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是吃著我的月餅長大了,現在會帶著孫子過來吃,這種被信任的感覺讓我很開心。”他說。
今年65歲的馬玉泉已經吃了馬榮林老月餅30年,轄區居民早早就到作坊里為雙節預定月餅,除了家里人吃的還要給外地親戚郵寄一份。“多年來最喜歡吃五仁餡的月餅,用料足,掰開一看都是貨真價實的‘好東西’。”馬玉泉說,每逢中秋節,都會提前預定,寄給外地親戚朋友,算是過節的儀式感。
芝麻香、桂花香、面皮香……馬榮林手工月餅作坊內各種食材的味道飄香撲鼻,月餅餡里花生、玫瑰等各種用料顯而易見,“也有人勸我說用機器攪拌餡,省時省力省料。”馬榮林說,“正因為是純手工才能受大家喜愛這么多年,認真配料和攪拌的過程像是對大家喜愛的回饋,里面還有一種味道是人情味。”
時間久了,馬榮林拿在手里憑感覺就知道用多少餡,用面皮把五仁餡料均勻地裹在里面,用手指來回一推一捏,一個月餅雛形就形成了,然后將其放入月餅模具中,上好雞蛋液的月餅在盤里一字碼開。馬榮林說,“烤制是最關鍵的,先把烤箱預熱,上下火180度烤18分鐘,再刷雞蛋液重新烤兩三分鐘,反復三次,這樣做能夠保證五仁月餅的面皮顏色金黃,口感更好。”
“雖然做月餅是個不起眼的小事,但要保持嚴謹和誠信的態度。”馬榮林說,接下來,會根據市場需求多增添幾個口味,傳統和創新的路同時走,將手藝傳給愿意學習的年輕人,讓更多的人吃到純手工做的老月餅。中新網蘭州9月29日電 (高康迪 高瑩 高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