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夏區:鄉土人才大有用武之地
在“2020年武漢市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中,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授予45名新農人為“全區鄉村振興新農人先進個人”。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武漢市江夏區把人才振興放在突出位置,通過實施“培訓+平臺”“引進+培育”“扶持+示范”“政策+服務”的“四+行動”,激勵了一批新農人在農村廣闊天地大顯身手。
橘農家庭出身的廣西小伙張朝,對柑橘“情有獨鐘”。2017年,他看重了江夏區的自然環境和營商環境,帶著兒時的農業夢想,選擇在江夏區山坡街光華村試種砂糖橘,砂糖橘項目也成為江夏區“鄉土人才雙百計劃”的首批重點幫扶對象。
在他開始試種的第一年,橘園遭遇了罕見的寒冬,受災面積達400畝左右。困難時刻,區鄉土人才幫扶工作組迅速協調華中農業大學果樹系的教授,組成技術保障團隊前往基地,采用多種技術最大限度減少了損失。
“政府全力扶持橘園的發展,不僅完善基礎設施,還提供多項服務。遇到難題時,一起想辦法解決。”光華村黨支部書記付開華說。
扎根農村的張朝,皮膚曬黑了,橘子卻“紅”了。小小橘子蘊含了豐富的營養,高糖低酸、果實無核、水分充盈,適合大眾口味。橘園不僅通過就業帶動農民實現脫貧,還帶動其他農民種植砂糖橘,形成規模效應。“未來,我想打造‘漢橘’品牌,讓江夏區的橘子走出武漢、走向世界。”張朝充滿信心。
近年來,江夏區還整合農業園區,實施“農業星創天地倍增計劃”,吸引近2000名鄉土人才參與創新創業實踐,培育指導500家鄉土人才創業實體。
作為武漢市“三鄉工程”的發源地,江夏區五里界街已成為文化、文創、文旅融合的樣本。市民下鄉游玩體驗,文化名人入村創作,企業家興辦文化產業,鄉村各類文化業態不斷豐富。
地處五里界街的“梁湖星創天地”常常吸引年輕人駐足拍照,欣賞充滿設計感的文創產品。“我們團隊將文化創意融入老舊城區改造和美麗鄉村建設,用美的方式表現歷史感,用文化包裝農產品。”“梁湖星創天地”創始人程科說。通過搭建文化創意孵化平臺,程科想幫助更多年輕人來此創業,回歸大自然,愛上鄉村,讓鄉村文化更有魅力。
江夏區在注重“引鳳”的同時,也重視培育本土人才。雷賢忠是湖北省養豬行業協會會長,是湖北省的“養豬達人”。近年來受市場行情等客觀原因限制,他的公司發展一度遭遇瓶頸。面對困境,如何促進企業轉型?江夏區多部門會商專門為雷賢忠量身定做“四大舉措”,促進了雷賢忠生豬事業的快速轉型發展。
據統計,2019年,江夏全區實現農業增加值100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00元,農產品加工業產值145億元,休閑農業產值40億元,各項產值指標實現逆勢增長。
“江夏區著力建立了聯席協調、教育培訓、評價激勵、創業幫扶‘四個機制’,保證既能吸引人才,又能留住人才。”江夏區副區長柳長勝說。如今,江夏區正著力高標準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以人才振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走出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徑。
(本報記者 夏靜 本報通訊員 程曉)
- 下篇 /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因病在武漢逝世
- 上篇 / 2019年北京市戶籍居民平均期望壽命為82.3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