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最大平疫結合醫院即將在江夏建成交付
發揚偉大抗疫精神 勇創云景山速度
6月的武漢,最高氣溫超過30℃,位于江夏區的云景山醫院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跟隨中國建筑集團旗下中建三局云景山醫院項目經理陸杰來到醫療綜合樓大廳,可以看到融合數字信息化與凈化功能的智能化手術室已初具規模。據介紹,該項目可以對患者的信息進行系統集成,為整個手術提供更加準確、安全、高效的工作環境,也為遠程會診提供可靠通道。
在湖北疫后重振中,中建三局承接了包括武漢云景山醫院在內的一批公共衛生體系“補短板”工程。作為全市規模最大的平疫結合醫院,2020年11月開工的云景山醫院被媒體稱為“永久版”雷神山醫院,總建筑面積25.25萬平方米,設計常備床位1000張,并預留1000張床位的建設場地,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供有力保障。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中建集團將偉大抗疫精神轉化為埋頭苦干的實際行動——自云景山醫院項目開工以來,3000余名建設者實行兩班倒、“白+黑”作業。目前,項目正在進行機電及裝飾施工,預計將于7月20日達到完工條件。
每天早上6點,云景山醫院項目機電工程建造總監王喬都會準時從家里出發,驅車40多公里前往工地現場。去年春節,王喬和妻子沒有回黃岡老家過年,而是參與建設雷神山醫院。12天火線施工,王喬與2.4萬余名建設者共同見證了醫院的交付使用,目睹了數千名病人治愈出院。年底建設云景山醫院的消息傳來,他毫不猶豫申請出戰,“經歷了雷神山醫院建設,沒有什么工程能再難倒我。”王喬告訴記者。
半年時間內完成近22萬平方米的機電安裝任務,必須分秒必爭。為了滿足平時和疫時的快速切換,項目對通風系統、負壓系統、醫療廢水處理系統的要求非常高。面對難題,王喬比之前更拼了,看進度、看安全、看質量,幾乎每天都“泡”在工地現場。
今年春節,云景山醫院迎來了施工高潮,1200余名機電安裝建設者日夜奮戰,人員的急劇增加也帶來了新問題。“目前項目共有勞務公司40余家,如何統一施工步調,確保進度和質量,是必須解決的問題。”王喬說,他把7個片區的施工計劃精確至小時甚至分鐘,制定嚴格的考核制度,每日早晚兩次深入各片區施工現場巡查督辦,確保醫院整體進度按節點穩步推進。
“云景山醫院項目的許多管理人員都參加過雷神山醫院建設,大家把雷神山醫院采用的精益建造、綠色建造、智慧建造等行業前沿技術應用到該項目建設中,實現了項目高效履約。”陸杰告訴記者,云景山醫院項目運用了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中大放異彩的裝配式建筑技術,由工廠加工預制具備防火性能的環保箱式板房,在現場按型號拼裝到位,實現“搭積木蓋房子”,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
10天完成308根灌注樁,22天完成第一塊底板澆筑,83天完成醫療綜合樓結構封頂,121天第一棟住院樓順利封頂開工,135天住院樓A棟、B棟、行政科研宿舍樓結構全面封頂……“就像武漢的城市口號‘每天不一樣’,云景山醫院建設的每一天,進度會更新、質量會提高、管理更精細,團隊的斗志也更昂揚。”談及此處,陸杰臉上寫滿自豪。
面對245天的緊迫工期,必須要有過硬作風。“建設過程中,我們始終突出政治監督、強化日常監督,確保把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建設成為精品工程、廉潔工程、平安工程。”中建三局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甘明生表示,總結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的監督經驗和做法,將其應用于云景山醫院建設中,狠抓項目管理團隊的紀律建設和作風建設。
為此,中建三局紀委編制了項目廉潔風險聯防聯控實施方案,與6家參建單位簽訂協議書,為4位項目廉潔監督員下發聘書,構建全領域覆蓋、全流程防控、全方位監督的格局。同時以廉潔風險防控為抓手,督促有效防范和化解工期、質量、安全、環保等風險,確保工程建設順利進行。(本報記者 楊文佳 自湖北武漢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