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以來冬候鳥陸續北歸 杭州西湖首次發現短嘴豆雁逗留“打卡”
3月以來,冬候鳥陸續北歸。3月11日,從杭州西湖鴛鴦護衛隊獲悉,該隊志愿者們近幾日在西湖過境鳥中陸續發現“稀客”,比如首次發現并記錄的短嘴豆雁,以及時隔五年再次“打卡”西湖的漁鷗。
在西湖首次發現的短嘴豆雁。 陸建利 攝
西湖是世界文化遺產。每年冬季,西湖會吸引大批冬候鳥到此過冬或短暫逗留。除了熟知的鸕鶿、鴛鴦、織女銀鷗、普通秋沙鴨、白骨頂等冬候鳥外,還有鳳頭鸊鷉、紅嘴鷗等過境候鳥。冬天,它們從遠方而來,為杭州停留,春天再飛回北方繁殖。
據悉,短嘴豆雁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作為在西湖首次拍攝到短嘴豆雁的發現者,西湖鴛鴦護衛隊隊員陸建利介紹說,他是前幾天在湖濱音樂噴泉附近的湖中水域拍攝到短嘴豆雁的。它頭上是棕色的,喙是黑色還帶黃色的。這也是他觀鳥多年來在西湖首次拍到了短嘴豆雁。
展翅高飛的短嘴豆雁。 陸建利 攝
他說,短嘴豆雁這種雁類基本在開闊的平原等地方棲息生存,降落到西湖水面上,實屬難得。
同樣難得一見的,還有與短嘴豆雁同期過境的漁鷗。
在西湖逗留的漁鷗。 陸建利 攝
“這也是西湖鴛鴦護衛隊隊員時隔5年再次在西湖發現它的蹤跡。”浙江省野鳥會副理事長、西湖鴛鴦護衛隊隊長東斯表示,漁鷗在西湖觀測記錄的鳥類群體中,屬于偶見種,偶然能見到一次。該護衛隊觀測記錄至今,只發現過一只漁鷗曾到過西湖。
展翅飛翔的漁鷗。東斯 攝
為何西湖罕見漁鷗?東斯解釋說,漁鷗的逗留期很短。干擾少的話,它會待個三四天;如果受到驚嚇,半天就會飛離。“這次來的漁鷗是西湖觀測記錄到最漂亮的一只漁鷗。它頭上長滿了繁殖羽,像戴了一頂黑色帽子。當天下午我們再來觀察時,它已經飛走了。”
漁鷗(左)與織女銀鷗在西湖水面休憩。 陸建利 攝
據了解,近年來到西湖過冬、休憩的鳥類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目前已觀測記錄到的鳥類有60多種,其中有不少貪戀西湖美景并在此安家的鳥類,比如鴛鴦。西湖本地鴛鴦數量從2021年的295只增加到了現在的375只。
眼下,冬候鳥們陸續北歸。早在2月,西湖四大冬候鳥之一的普通秋沙鴨就已全部飛離。接下來,織女銀鷗預計在3月20日左右啟程北歸,清明節前鴛鴦、鸕鶿也都將陸續離開西湖踏上北歸旅程。中新網杭州3月11日電 (王題題)